在周襄王二十二年(公元前630年)的夏天,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,晋文公与其姐夫兼岳父秦穆公准备联手对郑国展开“惩罚性打击”。然而,就在这场伐郑战役即将展开的关键时刻,鲁国的国君鲁僖公介入并向晋文公求情,要求他放过卫国的前君卫成公。卫成公曾因得罪晋国,被晋文公废除君位并囚禁在雒邑。尽管晋文公当初废黜卫成公是因为卫成公“背弃社稷、滥杀忠臣”,但许多人都知道,这更多是晋文公借机报复私仇的举动。
就在伐郑战役的关键时刻,晋文公并不想因卫成公而拖延自己的大计。再加上周天子也对鲁僖公的请求默许,并且鲁国也送来了丰厚的礼物,晋文公便顺势答应了鲁僖公的请求,决定放人。这一举动既稳定了鲁国的盟友关系,又有助于提升晋国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。尽管如此,晋文公心里清楚,卫成公一旦获释,必定会试图回国复位,而自己也无法确保卫成公能在国内成功击败元咺和卫中废公,重新掌握卫国政权。但晋文公不怕卫成公复位,即便他再次与晋国为敌,也不过是卫成公自找死路。
因此,晋文公以个人恩情回报鲁僖公和周襄王的请求,放了卫成公。至于卫成公的未来,最终掌握命运的还是他自己。
展开剩余74%卫成公被释放后,第一件事便是开始谋划复位。在心腹甯俞的建议下,卫成公秘密派人回国与卫国的大夫周颛和冶廑取得联系,借他们的支持重回卫国。为了表达诚意,卫成公承诺如果能够顺利复位,将任命周颛和冶廑为新任执政卿士,代替元咺的位置。周颛和冶廑经过深思熟虑,认为这是提升地位和财富的好机会,于是决定帮助卫成公复位,并策划除去元咺和卫中废公。
卫成公也做好了麻痹卫中废公的准备,甯俞一路上向外界宣扬卫成公已经决定流亡楚国,再也不回卫国。然而,甯俞暗中向卫国的大夫孔达发出密信,要求他协助周颛和冶廑,提前除掉元咺。得知消息后,周颛和冶廑趁元咺巡查城门之际发动突然袭击,将毫无防备的元咺刺杀在楚丘东门。
随后,他们带着私兵杀入卫国公宫,将卫中废公瑕和公子仪也一同杀死。杀戮过后,周颛和冶廑带着卫成公的密信,召集了其他大夫,向他们说明情况,决定迎接卫成公进城复位。
卫成公的复位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,顺利回到国都楚丘。随后,他举行了祭祀仪式,表明自己已经重掌卫国的君位。周颛和冶廑则穿上卿士礼服,准备随卫成公去宗庙祭祀。就在他们进入太庙时,周歂突然暴亡,这让冶廑心生恐惧,认为这是神明对他们的惩罚,于是辞去了卿位并回家隐居。而卫成公则怀疑周歂之死另有隐情,不信神明降罚,反而趁机省下了两个卿位,继续按照计划祭祀太庙。
卫成公复位后,决定将忠心耿耿、协助自己复位的甯俞任命为卫国执政正卿,以表彰其功绩。然而,甯俞推辞并推荐孔达继任,最终卫成公改任孔达为卫国正卿。孔达则提出建议,将元咺和卫中废公之死的责任推到已故的周歂和冶廑身上,以安抚卫国的上下。卫成公对此未作回应,但从此不再提及周歂和冶廑的功劳。
当卫国政变尚未平息时,晋文公已经开始了伐郑之战。与秦穆公联合的晋军已经开始围攻郑国的都城新郑。晋文公和秦穆公年事已高,但为了完成这次伐郑的使命,他们毅然亲自率军出征。这一战事关重大,晋、秦两国对于郑国的“背叛”不容忍。
而郑国方面,郑文公以为自己已经与晋国建立了稳固的联盟,因此完全没有做好防备。一旦晋军和秦军联合进攻,郑国便陷入了措手不及的混乱中。郑国军队还在匆忙集合,而晋、秦联军已经开始向郑国的腹地推进,迅速占领了几个重镇。郑国此时的危机,正是普通郑国大夫烛之武出名的契机。
发布于:天津市